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2020年10月7日 12時00分
Share:
嘉和生物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
策略性布局三大肿瘤市场 商业化提速

香港, 2020年10月7日 - (亚太商讯) - 2020年10月7日,嘉和生物药业(开曼)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和生物”或“公司”)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并开始交易,股票代码6998.HK。

成立于2007年12月,嘉和生物是一间实力雄厚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现已成功研发出靶向通路极具潜力的候选药物,涵盖全球前三大肿瘤靶点及前十款最畅销药物中的五款。自宣布上市计划起,嘉和生物便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嘉和生物在香港市场上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高度认同,于公开招股阶段,市场反应热烈,获投资者踊跃认购。公司于国际发售初步提呈发售的国际发售股份已获大幅超额认购。而香港公开发售项下初步提呈发售的香港发售股份亦获超1,200倍超额认购。嘉和生物最终发售股份以招股价区间上限定价,为24.0港元。

广受认可,资本市场反响热烈
目前,嘉和生物拥有15个在研产品,其中11个产品已经进入临床开发阶段或处于IND阶段。公司产品管线主要布局在肿瘤和其他重大疾病领域,并已在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成熟的技术平台,以服务于中国和全球患者。

嘉和生物获得了众多生物科技领域知名投资人的支持和背书。公司早前已获得大股东高瓴创投、淡马锡、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海通开元国际等的认可。而在本次IPO中,现有股东高瓴创投、淡马锡、泰格医药作为基石投资者继续加持,另外还引入了包括奥博资本等知名医药行业投资机构作为其基石投资者。

此次嘉和生物预计将从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2,693.7百万港元(经扣除于全球发售中应付的包销费用及佣金以及其他估计开支后,并假设超额配股权并无获行使),其中公司计划将收取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的65%用于为核心产品和其他主要产品的研发活动提供资金。

在研产品管线丰富,商业化提速
资本市场的热捧,其实正反映出嘉和生物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和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已受到广泛认可。

截至2020年9月,嘉和生物已主要凭借内部能力建立了由15款靶向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管线,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商业化潜力,并涵盖已知及新型生物学通路。此外,嘉和生物目前正在亚洲进行17项临床试验,预计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将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两项NDA及向国家药监局及美国食药监局提交四项IND。

嘉和生物目前已有六款主要候选药物分别聚焦在治疗多种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慢性疾病、发展潜力巨大的细分领域。六款主要核心候选药物分别是(i)Lerociclib (GB491),一款有望成为中国同类最佳的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CDK4/6抑制剂候选药物;(ii) Coprelotamab(GB221),一款新型HER2单克隆抗体(单抗)候选药物;(iii) Geptanolimab (GB226、杰诺单抗),一款新型PD-1单抗候选药物,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NDA,並被纳入优先审评; (iv) GB492,一款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激动剂,预期与GB226联合使用对治疗实体瘤极具积极协同效应,并计划在中国评估 GB492与GB226于实体瘤中联合使用的情况;(v) GB242,一款英夫利昔单抗(类克)生物类似药;(vi) GB223,一款前景广阔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单抗候选药物。
嘉和生物亦已经在中国开展多项关于杰诺单抗的临床试验,涉及的适应症包括外周T细胞淋巴瘤、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肝细胞性肝癌、宫颈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多种适应症。其中包括两项关键2期临床试验:一为针对治疗复发和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这也是本次杰诺单抗已提交申请上市的适应症;另一项为针对二线及后期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

从研发管线的临床试验进度不难看出,嘉和生物已有多款重磅产品进入商业化窗口期。预期未来三年內可持续推出新药上市,收益前景清晰明朗。

拥有一体化生物制药平台,研发实力强劲
历经多年的发展,嘉和生物已拥有一体化生物制药平台,涵盖探索、研究、临床开发、CMC(化学、生产及控制)以及商务拓展等所有关键药物开发功能,是公司业务发展的强大后盾。一体化的平台可以让嘉和生物通过在开发过程早期发现并解决潜在的CMC及临床阻碍,管理药物开发的风险,从而使公司能够专注于研究最有潜力产生临床效果且商业可行的药物。

目前,嘉和生物已在我国设立了位于上海张江、北京及云南玉溪的产业基地和办事处,并在美国旧金山创立了实验室,目前拥有近400名员工,其中80%为科研及临床开发人员。包括创始人、总裁兼首席科学家周新华博士及首席执行官郭峰博士在内的核心管理成员平均拥有逾15年行业经验,往绩记录优良,专长组合均衡,涵盖研究、临床开发、生产、商业化及融资等领域。

此外,嘉和生物在云南玉溪拥有商业化生产的能力,质量卓越及成本效益高,而且其拥有的浓缩补料分批培养及灌流培养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产品具有更高的滴度及产率。因此嘉和生物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和高产出的CMC能力。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浓缩分批补料及灌注技术的产出率是分批补料技术的5至10倍;在相同产出的情况下,浓缩分批补料及灌注技术所需的生物反应器尺寸仅为分批补料技术的1/10,从而能够节省40%以上的固定成本;灌注技术能够持续从生物反应器收集产品,而非分批,因此生产效率较分批补料技术大幅提高。

嘉和生物首席执行官郭峰博士表示:“我们十分感谢各界投资者对嘉和生物药业的大力支持与关注。嘉和生物药业于联交所主板上市不仅让公司踏足国际资本市场,更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下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我们以成为创新疗法发现、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领域的生物制药引擎,造福中国乃至全球患者为使命,并致力在行业中突围而出,扩大市场份额,为股东争取最大的价值。”

高瓴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高瓴创投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负责人易诺青表示:“嘉和生物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公司发展掀开新的篇章。长期深耕于创新型生物制药领域的嘉和生物拥有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和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我们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嘉和生物,在新一轮战略布局中,不断提高研发效率和服务品质,加速企业创新发展,满足更多未被满足的患者需求,在长期主义之路上,做时间的朋友,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信随着上市筹资加速四大拳头产品的商业化步伐,嘉和生物可将福音带给更多肿瘤患者,亦有望成为靶向疗法发现、研究、开发及商业化领域的生物制药领军企业。

关于高瓴创投
高瓴创投是高瓴旗下专注于早期创新型公司的风险投资基金,主要专于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软件与硬科技、消费互联网及科技、新兴消费品牌及服务四大领域的风险投资。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一直是高瓴的重点投资方向,十多年来,高瓴投资了160多家优秀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天境生物、方达医药、纳微科技、麦科田医疗、品驰医疗、普蕊斯医药、沛嘉医疗、微创心通、启明医疗、逸思医疗、申淇医疗、博迈医疗、德琪医药、大医集团、华脉泰科、微创心率管理、德美医疗、贝康医疗、太美医疗、三叶草生物、丹序生物、键嘉机器人等。我们希望与企业一起,做时间的朋友,共同推动大健康领域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惠及更多患者。

话题 Press release summary 部门 Daily Finance, BioTech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Press Releases
标题:巨星传奇:2023年IP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2.9%  
Apr 18, 2024 21:19 HKT/SGT
德事宣布2023年收入创新高  
Apr 18, 2024 10:02 HKT/SGT
PaySaxas启动,提供全球支付,为进出口市场提供独特解决方案  
Apr 18, 2024 00:36 HKT/SGT
品创控股入股杭州拜偲科 瞄准万亿电商市场  
Apr 17, 2024 19:20 HKT/SGT
中国同辐公布2023年度业绩  
Apr 17, 2024 13:58 HKT/SGT
益美国际拓展国际绿能布局,盈利前景广阔可期  
Apr 16, 2024 18:11 HKT/SGT
中国抗体SM17治疗特应性皮炎(AD)之临床前结果刊登于国际科学期刊《Allergy》  
Apr 16, 2024 17:48 HKT/SGT
茶百道(2555.HK)正在招股:引领现制茶饮赛道 营收净利显著提升  
Apr 15, 2024 15:02 HKT/SGT
Seamless For Science: 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和真实数据库革新文献综述  
Apr 15, 2024 11:00 HKT/SGT
中信资源: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投资+贸易」双轮驱动加速成长可期  
Apr 12, 2024 18:25 HKT/SGT
更多新闻发布 >>
 Events:
More events >>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Home | About us | Services | Partners | Events | Login | Contact us | Cookies Policy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 Terms of Use | RSS
US: +1 214 890 4418 | China: +86 181 2376 3721 | Hong Kong: +852 8192 4922 | Singapore: +65 6549 7068 | Tokyo: +81 3 6859 8575